闻啸咚--桥

前几天参加一个聚会,一位来自广东的女士说:我到苏州来游玩了几天,你们知道这边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吗?是桥,是这里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式各样的桥,当我脚下的路看似到了尽头,却因为一座桥的连接,让我又踏上了一条新路,又看到了一段新的风景。

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我已踏入不惑之年,生命的旅程已经过半,也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每次的转折都象路走到尽头时又看到了一座桥梁,于是又有了一段新的历程,这转折有悲有喜、有失亦有得。

 我少年时的梦想是做一位教师,不是因为这个职业有多高尚,而是因为它有两个假期,当时就单纯地觉得一个人不应该束缚在一个工作上,而老师这个职业有两个假期的时间可以让我去完成一些其他的爱好或是突发的奇想,于是在历经几个转折之后我如愿进入了一个院校,那时我甚至以为自己从此就会在这个学校并不广阔的围墙里渡过我的整个职业生涯。

 然而事与愿违,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去考一下教师资格证,就因家人的关系接到了一家银行的橄榄枝,经过各方面的考虑,我选择进入了银行工作,虽然有点遗憾。

 刚进入银行工作时是比较新奇的,毕竟算是跨了行业,所有的都要从头学起,但由于和我所学的专业对口,我也很快进入了状态。我骨子里是个相当随遇而安的人,从前台到后台,按部就班,工作生活平淡,谈笑间几年时间一滑而过,又以为一辈子也许就这样了。却不料银行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转型。

 当时银行开始拓展理财业务,需要增设理财岗位,领导物色人员时问我愿不愿意去这个岗位工作,按理说我性格内向,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可纠结再三,我鬼使神差地同意了。后来想想,我骨子里或许也有一点叛逆吧,平淡如水的生活也希望能有一丝波澜。而这一丝叛逆之意,也把我的旅程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不善言辞的我硬着头皮去与客户联系,既然作出了选择就只能硬逼着自己去适应。改变是痛苦的,因为这个需要改变的是我的心理习惯,有时我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但后来有一件事鼓励了我。

 有一次我去好友的公司,去时她正在和一位客户谈生意,那位客户看上去长得比较猥琐,一口牙齿又黄又黑,还满口的粗话,我在旁边已经受不了了,等他走后就问好友你怎么受得了,好友说:这又有什么关系,我和他谈的是生意,只要他不妨碍我,他长什么样,他怎样说话,我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只看我想看的,听我想听的。这件事很大地震撼了我的神经,其实好友是把谈生意这件事当作了自己的本分,她沉浸在其中,那么其他的事情对她的影响就会很小了,那我的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出与客户需求相通的交汇点,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于是在银行的理财业务搞得风生水起的那几年,我也逐渐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各个弱点,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与业绩的提升。但任何事情都有瓶颈期,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和营销的手段越来越类似,竞争又趋于白热化,为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上面各项指标层层压下,压得人透不过来。而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觉得理财不单纯是销售产品,而应该是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就象一个款式的衣服不是适合所有的人的,每个人都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服饰。

 我又进入了迷茫期,是否应该以完成业务指标为主,还是按自己与客户交流沟通后的分析进行配置为主,因为有一些产品我自己都不太认同,但不销售的话就会有批评或惩罚。但感恩上苍让我身边常有贵人,在好友的介绍下,这时我又接到了经纬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离开银行去一个私人公司,身边也有许多人都力劝我不要这样做,包括亲人、朋友,他们甚至很疑惑:你铁饭碗都不要?安安稳稳在银行待到退休不好吗?我以前也一直半开玩笑说自己这辈子是要烂在银行里的了,但骨子里的那一丝小叛逆又在提醒我: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是啊,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想给客户配置他们需要的东西,与他们成为一路同行的朋友,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理财师应该做到的;想让自己有时间完成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有时间多陪陪家人,这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回。于是我又通过了一座桥,来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上。

来到新公司后有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但很快不安的情绪就烟消云散了。这里有可爱又热情的同事,开放又严谨的理念,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样开个会议,以前都念叨着结束的时间,现在都热烈地参与讨论,好象沉闷许久的脑细胞又空前地活跃起来了。以前的单位,就象一个穿着灰色正装、体态发福、正襟危坐的中老年男子,而现在的公司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正在努力地奔跑。我觉得人生豁然开朗,“这次辞职是我做得最有勇气最正确的事”-我开心地对所有人说。

桥,是连接,是通达,它让我的路途曲曲折折,却永远通向远方。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桥,它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它是我路途中的每一个亲人、朋友,甚或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我感恩成为我生命中的桥的每个人和每件事!